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簡介
一、簡介: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科普作家為主體,并由科普翻譯家、評論家、編輯家、美術家、科技記者,熱心科普創作的科技專家、企業家、科技管理干部及有關單位自愿組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
1978年6月,中國科協在上海召開了全國科普創作座談會,茅以升、華羅庚、于光遠、劉述周、高士其、董純才、王子野、王文達、溫濟澤、王麥林、章道義等科教出版界領導人和科普作家、編輯家300多人發起成立了“中國科學技術普及創作協會”籌委會。
1979年8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科學技術普及創作協會。
1984年1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1990年6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并經中國科協批準,更名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1999年12月,在北京召開了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2007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2012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2016年12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2020年12月,在北京召開了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協會先后產生了八屆理事會。茅以升、高士其、董純才、溫濟澤、成思危、宋健、王麥林、章道義、張景中先后出任名譽會長;董純才、溫濟澤、葉至善、張景中、劉嘉麒、周忠和先后任理事長。
協會目前設有29個專業委員會或工作委員會。全國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除外)成立了科普作協,全國一級的會員人數約4700余人,省市一級的會員約3萬余人。
二、協會宗旨: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照國家的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團結組織科普作家等熱心科普創作的人士,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綱要》,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繁榮科普創作,不斷壯大我國的科普創作隊伍,提高我國的科普創作水平服務。
協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三、業務范圍:
(一)堅持獨立自主、民主辦會的原則,開展科普創作、培訓、學術交流等活動,發現和培養科普創作人才,發展壯大科普創作隊伍。
(二)圍繞我國社會文明建設進程和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需要,有重點地組織編創各種科普精品,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技知識,倡導科學方法,以增強全社會的科技意識,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三)通過主辦、合辦或協辦科普雜志,報紙科普???、專欄,廣播、電視科普節目,科普畫廊、科普展覽等科普宣傳陣地,為會員提供更多發表科普作品的平臺,繁榮科普創作。
(四)通過辦好會訊,開展科普評論、征文和競賽等活動,推動和指導科普創作,促進科普創作水平和科普作品質量的提高。
(五)擴大協會、會員與社會的聯系,滿足公眾對中國科普作協及其會員、作品、成果的探求;及時反映、反饋科普市場的供需情況;為廣大會員提供即時交互活動的場所;加強協會與會員的溝通、聯系;接受會員的約束監督。
(六)及時向政府反映科普作家們的意見、要求和建議,爭取政府對科普創作事業的關心和支持,并接受政府的委托,開展有關科普創作的調查研究和理論探討。
(七)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促進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
(八)根據會員從事科普創作和科普宣傳出版的需要,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依照有關規定經批準,開展表彰獎勵活動。
(九)根據社會需求以及自愿和互利的原則,與國內的科技、教育、新聞出版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合作編創科普作品或共同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四、會員:
本會會員種類包括:個人會員、學生會員、單位會員。
凡擁護本會章程,愿意參加本會活動、按期繳納會費,可申請加入本會:
(一)個人會員
1. 在科普創作領域取得一定成績,發表過一定數量并具有較高質量的科普作品的作者、譯者、美術工作者和評論工作者;
2. 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學識水平,并編發有相當數量、有較大社會影響的科普作品的編輯和編導人員;
3. 科普創作成績突出,水平較高,在全國性科普評獎或其它類似級別評獎活動中獲一、二等獎的作者、譯者和責任編輯;
4. 熱心倡導、支持科普創作的領導干部、科技專家、企業家、出版家和成績顯著的組織工作干部;
5. 熱心科普創作并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作家、美術家、攝影家、編審和編導人員以及為本會的繁榮和發展做出顯著貢獻者,可由本會常務理事會直接發展為會員或授予榮譽會員稱號。
(二)學生會員:在科普寫作及科技發明等方面有突出成績的在校大學生,可申請入會為學生會員。
(三)單位會員:同本會工作有關并愿意參加和支持本會活動的科技、教育、新聞出版、工商等企事業單位及依法登記的社會團體,可申請入會為單位會員。
五、組織機構:
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全國代表大會每四年召開一次。
協會設有理事會(由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領導機構)、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常務理事會推選理事長1人,副理事長若干人,秘書長1人。
協會設有秘書處,由若干名專職工作人員組成,秘書處在秘書長的領導下做好以下工作:
1. 為廣大會員做好服務工作;
2. 協會各種會議的籌備工作及會務工作;
3. 落實協會年度工作計劃;
4. 聯系各分支機構開展工作;
5.協會刊物《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通訊》的出版發行工作;
6. 處理協會的各項日常工作。
六、出版物:
1.《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通訊》(內部季刊)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通訊》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刊,是全國性科普類學術期刊,是以報道中國科普創作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總結科普創作經驗,探索科普創作規律,繁榮科普創作,提高科普創作水平,不斷培養科普寫作隊伍為主的科普學術理論性期刊;同時也為全國科普界進行學術交流、發表原創作品提供平臺。
讀者對象:主要面向科普作家(包括編輯家、翻譯家、美術家)、熱愛科普創作的中高級科技人員以及廣大科普作協會員等。
主要欄目:“熱點追蹤”、“科普人物專訪”、“研究論文”、“學術爭鳴”、“作品賞析”、“創作隨筆”、“編輯手記”、“科技寫作技巧”、“名家專評”、“新書推介”、“編讀往來”、“協會動態”等。
準印證號:京內資準字2000 L 0099
2.《科普創作評論》(季刊)
2016年6月,原協會刊物《科技與企業》正式休刊,《科技與企業》更名為《科普創作》雜志,增加中國科普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為主辦單位,并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作為出版單位。復刊后的《科普創作》以刊登科普科幻作品評論及原創作品為主,反映協會會員和科普創作愛好者的創作新成果,以及科普科幻創作產業發展態勢。復刊后的《科普創作》首刊已于2017年6月份出版。
3.《科學故事會》(月刊)
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和中國科普研究所主辦的《科學故事會》雜志是一本面向初中生和小學中高年級,以原創科學故事閱讀和寫作為主的刊物?!犊茖W故事會》將最大限度地貼近孩子的科學需求,通過講述科學中的故事,發掘故事中的科學,讓孩子在閱讀或寫作科學故事的過程中,熱愛科學,喜歡作文。
主要欄目有【大家小傳】、【我是大作家】、【少年書友會】、【歷史上的科學】、【有問必答】、【畫中有話】、【我的動植物朋友】、【前沿科技】
七、中國科普作家網:
“中國科普作家網”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的官方網站,也是會員與會員、會員與科普創作愛好者之間進行創作交流的平臺,由協會秘書處于2004年創立。
目前網站的主要欄目有:協會動態、科普作家、新書推薦、科普圖書、法律法規、科普作品等。網站設立專人進行日常維護,網頁每周都有新內容更新,并在全國各省市科普作協建立了通訊員隊伍,以保證信息來源的及時和準確。
網址:www.6619hg.com
八、負責人:
理事長:
周忠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
常務副理事長:
王 挺,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
副理事長(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元卓,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數據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王勁松,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司長、研究員
尹傳紅,科技日報社主任編輯
湯書昆,中國科技大學科學傳播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教授
吳 巖,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張文宏,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教授
陳楸帆,科幻作家 上海傳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 穎,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四部副主任、研究員
崔麗娟,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秘書長:
陳 玲,中國科普研究所科普創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學會名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英文譯名:China Science Writers Association
理事長:周忠和
秘書長:陳 玲
社團代碼:511000005000022216
學會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86號(100081)
電子郵箱:kpcswa@163.com、ivydanyang@126.com、mengxiong@vip.sina.com
聯系人:孟雄、謝丹楊、李姍姍
聯系電話:62103258、62187884
傳真:62103258